经曰:四肢者,诸阳之本也。故当急救欲绝之肾水,与阳明急下三法,同源异派。
伤寒六、七日,无大热,其人躁烦者,此为阳去入阴故也。凡此之证,皆中暍妄行汗、下、温针致变,惟宜以白虎加人参汤主之。
学者于临证时,审其脉证而详辨之,则施治自无误矣。孰谓寒阴之品,无益于阳乎?
胃中虚以不能食言,此亦戒谨之意。阳明病无汗,不以葛根汤发其汗,而以火劫取汗,致热盛津干,引饮水停,为热上蒸,故额上微汗出,而周身反不得汗也。
上条初入阳明,太阳之邪未彻,故仍宜汗之;此条已入阳明,太阳证罢,而尽归并阳明,故宜下之。伤寒身黄发热者:设有无汗之表,宜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汗之可也。
阳明病之人,小便自利,大盒饭□,小便不利,大便不□,是知□不□,不在热不热,而在液之竭与不竭也。伤寒脉浮,自汗出,小便数,心烦,微恶寒,脚挛急,反与桂枝汤,欲攻其表,此误也,得之便厥。